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Farmer

关注粮棉食品 关注农业农民 关注百姓民生

 
 
 
 
 

日志

 
 
关于我

独立经济研究者,东方艾格农业、食品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农民出身,从事粮食加工技术、粮食棉花的行业、世界经济、公司战略研究,尤其关注中国粮食安全、宏观经济和国际食品企业的研究。 每日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媒体关于粮食、棉花、物价、宏观经济的等以民生内容的采访。 现利用网络窗口便利同大家进行交流。

 
 

收储数据的背后—玉米涨价已现端倪  

2016-05-18 08:05:21|  分类: 粮食安全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摘要:大数据看出当前我们粮食市场管理的存在的严重漏洞,加速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数据终端在粮食的生产、流通、贸易、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确保产业的全面监测,从而实现信息的真实准确,确保农业产业的能够同我们的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而确保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能够有效升级,确保我们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截止4302015年度秋粮收购结束,国家收储带来玉米收购量暴涨,东北四省区的临时收储量更是高得离奇,估算比东北玉米产量超出5000万吨。在玉米收储数据的背后,后期市场令人堪忧。

 

1、东北玉米收购量高出产量5000万吨

依据艾格农业监测,2015年东北四省区玉米的播种面积为1502.2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9.79%,为历史最高水平,产量为9619万吨。

另据国家粮食局、中储粮及其他相关政府公布数据,2015年度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17266万吨,同比增加4220万吨。东北四省区累计收购临储玉米12543万吨,占到全部主产区玉米收购总量的72.5%。东北临储玉米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超出当年东北四省玉米产量近3000万吨,考虑收获期间加工企业的收购加工和存储量,大约超出东北产量5000万吨。

 

21亿吨玉米流通空转,带来80亿巨额浪费

对比东北地区的玉米收储和实际生产情况,东北地区的实际收储需要认真核实,防范大量转圈粮入库,导致国家财政的大量损失,以及粮食过度存放带来的资源浪费。另外,华北地区的玉米大量倒流东北国储库存,带来大量社会资源浪费。如果不考虑存在转圈粮问题,超出东北产量5000万吨的逆向流动,也会在后续回流内地,造成近1亿吨运输空转。按照华北到东北地区汽车运输综合平均费用80/吨计算,由此将造成80亿元的巨额浪费,相当于2016年一季度黑龙江社会融资总额的22%。如果将这些资金用于支持东北农业农民收入增长,则将带来500-800亿元的社会总需求增长和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而东北玉米市场的问题正是国家取消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关键原因。

 

3、玉米价格涨势已现

面对国家大量的收储和收储寻租带来的粮食质量受损,当前国内的玉米市场将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可以预见高质量的玉米价格将会在后期出现大幅上涨,特别是近期国家出库存,大量的国有粮食已经转化为社会库存。高品质稀缺粮食必然优先转化成为社会库存,这意味着后期国家粮食储备的出库将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有效调控,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不可避免。特别是如果7-8月国际玉米价格因为天气炒作而出现上涨时,国内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则将难以遏制。

4、农业与粮食行业的政策建议

从制度上来看,面对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国家依然需要给予种植业大量支持,从而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确保其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通过目标价格直补政策和土地流转的支持,从而确保种植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净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社会收入增长的水平,实现社会总需求的可持续增长。

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直接接入农户收购交易过程电子称重、电子结算可以准确把握量供应总量、全国实时交易价格,同时结合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实现粮食的生产、购销和流通环节的精准监测,从而实现国家政策的精准落实,有效推动我国农业、总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来源:东方艾格公司马文峰《中国粮食市场行业研究周报》
  评论这张
 
阅读(312)|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